夢參老和尚主講《地藏經》(87)
“因次教化,遇一女人字曰光目,設食供養。”
羅漢托缽乞食就叫“教化”,他托缽乞食的時候是沿門乞討,這跟叫化子不同,叫化子沿門乞討是要飯來喂飽肚子,羅漢并不是如此的,他有另一個涵義是要度眾生的。羅漢要是入定,他一年不吃也沒有關系;但是他要是示現在人間,他必須得度眾生,讓眾生得福,再不受苦,再不受窮。誰也不愿意受窮,沒有錢用多苦啊!但是你要種點福,你不積福,福要哪兒來?
“因次教化”,乞食有規矩的,不許嫌貧愛富,不許挑富貴家去乞求,對你所教化的村落你必須挨著一家一家乞,在哪一家得到了,你就不能再乞,就要回去了。我們和尚的那個飯碗—缽,叫“缽多羅”,翻做“應量器”,你知道你的肚子有多大,你就求多少,求多了你吃不了,倒掉是不行的;少了,你晚上就肚子饑,佛在世的時候都是日中一食的。
他行乞食教化的時候,就遇到一個女人,這個女人的名字就叫“光目”,“設食供養”。這有兩種解釋,有的在家里做好飯了,在印度一般是這個規矩,但必須是佛教徒,不是佛教徒,他不會做的。佛教徒一定等師父來乞食過了,他們才吃飯。飯菜做好了等著,當然這段時間都是一定的,知道師父什么時候會來。一般的家庭當中,有女兒的,有兒子的,一般都是子女出去供養,表示清凈的意思;如果沒有子女,就由主婦出去供養,一定要跪著,把供養的飯菜倒在缽里頭。如果夠了,這位師父就不到第二家去了;如果不夠,再挨家走。
有的供養不是舍不得,想到:“這是福田,讓大家都種點福田,我就給這么一份。”完了,師父又走到第二家;一直到量夠了,應供了,就回去了。
有的是這樣子,好比師父來了,今天我們家有什么吉祥事情,或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,想求師父加被,就設食供養,就是請師父進到他家里頭設食供養,師父吃完了要念回向,就是問他所求,問:“施主!你今天供養,請我到里面來吃,一定有事情。你有什么求?”一定要問一問。
“羅漢問之:欲愿何等?光目答言:我以母亡之日,資福救拔,未知我母生處何趣。”這個普度眾生的阿羅漢,就問光目:“你今天供養我,想求什么愿?”這光目女要使她母親得生善地,不墮三涂。她說:“我母親死亡的時候,我想救拔她、資助她,或者用我的錢,或者用她的遺物,用我們家庭的物資布施供養,希望消火免難。但是我不知道我這樣做,她有沒有得到好處?她到哪一道去了?”她供養阿羅漢就是這個目的。
“羅漢愍之,為入定觀,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,受極大苦。”
羅漢不入定跟我們凡夫一樣的。她求了羅漢,羅漢就修法入定觀察,看到她媽媽在惡趣受苦。這個“惡趣”是指地獄,不是畜生,也不是餓鬼道。
“羅漢問光目言:汝母在生作何行業,今在惡趣受極大苦。”羅漢就問她:“你母親化生的地方并不好,你母親生前都做些什么事情?” “作何行業”,是做些什么事業,乃至包括她的生活、工作、為人。就說她現在是受了報了,一定是她生前做得不好,所以“今在惡趣受極大苦”。“極大苦”當然是指地獄說的。
“光目答言:我母所習,唯好食噉魚鼈之屬。所食魚鼈,多食其子。”光目說:“我媽媽在世的時候貪口味。” “食”、“噉”都是吃的意思。“魚鱉之屬”,凈吃魚類的。而且“多食其子”,專炒魚肚子里面的子吃。還有,像有人愛把小魚油酥了。不論大小,每一個都是一個生命。這點西藏人做得很對,西藏人不吃魚,不吃雞,不吃小動物。吃魚子的,你想那一盤魚子要炒好多魚吧!魚子都會變魚的。我只是聽人家說,我沒有吃過,也沒有看過,我很土,但也很少造業。還有蝦,還有那個小魚。我在天津看到他們吃蚱蜢炒麻子——很小的小蟲子,炒那一盤要好多小蟲子,沒有辦法數的!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zsquickwin.cn/post/164.html
轉載聲明:本站發布文章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本站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!
相關文章
- 夢參老和尚主講《地藏經》(91)
- 夢參老和尚主講《地藏經》(90)
- 夢參老和尚主講《地藏經》(89)
- 夢參老和尚主講《地藏經》(88)
- 夢參老和尚主講《地藏經》(87)
- 夢參老和尚主講《地藏經》(86)
- 夢參老和尚主講《地藏經》(85)
- 夢參老和尚主講《地藏經》(84)
- 夢參老和尚主講《地藏經》(83)
- 夢參老和尚主講《地藏經》(82)